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139章 (第1/2页)
饭桌上谈事情,是华夏独特的感情联络方式。 随着卢新月起哄,宴席气氛很好,沈建南借着气氛随口聊起了工作上的事情。 “大家工作安排的怎么样了,要是有什么问题,说说看我能不能帮上忙。” 学校,是一个社会的缩影。 这年头,大家日子都不是很好过,下海的下海,停薪留职闯荡的又多,学生返校聘老师或者老师下海带学生,都不是什么新鲜事。 沈建南一开口,一些学生就听出了他的意思,有人互相看了看,接过话。 “我之前在永康物资局实习过一段时间,大概要去物资局上班。” “红兵,你呢。” “我应该就留在申城,前端时间去过几个单位看过,觉得飞翔音乐还不错。” “怀庆。你呢。” “我应该要回通州,那边走了下关系。” “......” 九十年代,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,下岗潮来临,退伍军人复原,不再包安置工作,学校的学生毕业,学校也不再强制分配工作。 但对于大学毕业的学生,终究还是不同。 作为国内最高等学府毕业的学生,很多学生在没有毕业之前,就已经被安置了对应的工作。 华海大学经济金融系,又是全国经济金融专业第一批毕业的生源,随着国家资本市场的逐步放开,一些学生更是早早就被各大单位预定了。 对此,沈建南心知肚明。 后来大学扩招,多少有几丝教育经济的味道,只要交钱,就可以读。 但这年头,完全不一样。 读书,学校每个月还会给补贴,很多家庭一般的学生,每个月基本不用向家里拿钱,靠国家给的补贴就能吃饱,有的,还能剩下一个零花钱添一件衣服。 等于说,国家耗费很大资源,在培养人才,自然,在学生毕业之际,就也会被各大单位提前预定。 不过,事在人为嘛。 拿着筷子夹起一片鱼肉,沈建南将视线投向了另外一名学生。 西装革履,留着中分头的学生,面容清秀,一表人才。 江陈生。 从卢新月收集的信息看,这个江陈生才思敏捷,反应很快,由于家庭背景的缘故,接受新事物也非常快,成绩优良,是不可多得的人才。 被沈建南看着,江陈生好不拘谨笑了下。 “我可能也要留在申城,之前,我去万邦实习过一段时间,挺喜欢那里的。管总很有理想,也很有抱负,让人钦佩。如果有一天万邦能成为美国的美林,曰本的野村,我想,沈老师也会觉得骄傲的。” 拒绝。 毫不犹豫的拒绝。 虽然江陈生没有直接拒绝,但最后一句,无疑是对沈建南说的。 你是老师,有一天,万邦成为国内最大证券公司,这其中也有你的学生一份功劳。 这是江陈生想表达的意思。 作为经济金融系老师,作为华人,如果有一天,万邦成为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证券公司,确实值得骄傲。 可是...... “噗!咳咳——” 喝着汤,沈建南被呛了下,如果不是反应快,怕是得吐到桌子上,但最终,还是被呛的不行。 “沈老师,没事吧。” 几名学生下意识拿起桌子上的纸巾递了过来。 两男生,两女生。 沈建南没有想太多,顺手接过,可还没等他擦嘴,脚背上忽然一疼。 差一点,沈建南就叫出了声。 是卢新月干的。 尽管她的脸上跟其他同学一样满脸关切,但沈建南知道,就是她。 女人的心,海底的针。 哪怕是沈建南,也猜不透卢新月这种女人的心思。 不动声色擦了擦嘴,沈建南歉意解释着。 “汤有点汤。不好意思,同学们见笑了。” 顿了顿。 沈建南再次看了江陈生一眼。 “曰本的野村,也就那样。我前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