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零年代女首富_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449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449节 (第3/3页)

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工作岗位。

    ??比方说在市场上搬运货品,帮忙维持市场秩序的人。再比方说因为他们的存在和他们带来的客人有了生意的饭店旅馆。这都是他们为这个城市创造的隐形财富。

    ??假如他们走了的话,因为他们而带来的生意也会跟着消失。

    ??就好比新华饭店,以前做的主要是过路司机的生意,特别红火。后来河滩快速路对大型货车有了限制,货车司机走了,饭店生意就不行了。再后来,因为小客商来了租了饭店做买卖,才有了新华市场的热闹。

    ??他们的存在,非常重要。他们稳定了,就意味着一个商业圈的稳定。那如何让他们稳定呢?所谓安家立业,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事业,现在需要的就是一个家。而家,是需要房子来装的。

    ??感受不到家的存在,作为外地人,他们对乌鲁木齐就没有归属感。这就意味着如果有其他合适的地方,他们会毫不犹豫地离开。

    ??但如果他们在这里安家了,把乌鲁木齐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,那在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甚至不如对方的情况下,他们还是会优先考虑留在乌鲁木齐发展。毕竟大部分人都讨厌搬家,不到迫不得已都不想离开家。

    ??我们商贸城之所以想盖住宅楼,就是为了稳定市场,促进经济发展,还希望市长您能多考虑一下。”

    ??挂了电话之后,周秋萍转过头,瞧见大家全盯着她看,不由得莫名其妙:“怎么了?”

    ??她好像也没干啥呀。

    ??卢振军有种冲动想抓脑袋,他完全没想到周秋萍会从这个角度去说服市长。

    ??他想不到其实也挺正常的,因为他从来没开发过商品房,根本不清楚里面的门道。

    ??但曹敏莉也同样没跟上周秋萍的思路。因为对香港政府来讲或者说这世界上所有有商品房的地区来说,土地出让金本身就是政府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    ??有开发商愿意买地盖楼,只要价钱ok,那还有什么问题呢?

    ??唯一的问题就在于现在的乌鲁木齐还没有土地拍卖制度吧。能不能买到土地,那还真的是政府说了算。

    ??卢振军长叹了一口气:“闻道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,可以为师矣。秋萍啊,以后我得叫你老师。”

    ??按道理来讲,跟官员打交道,是他擅长的部分啊。毕竟他的生活阅历决定了他非常了解官员的思维模式。

    ??可刚才发生的事情证明了他在想当然,他根本没考虑到点子上。

    ??周秋萍笑道:“卢老师你是没在地方上干过,不知道地方政府官员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足够多的工作岗位,能够开工的工作岗位。”

    ??为什么呀?因为你不给人工作让人拿不到工资,人家是要造反的。

    ??当年为什么严打?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社会提供不了那么多工作岗位,大量回城知青找不到工作,看不到未来,自然对社会充满了愤恨,犯罪活动就增多了。

    ??严打过后,社会治安的确好了不少,但很快又反弹。一直到个体经济吸收的大量待业青年之后,社会治安才有好转趋势。

    ??后来几十年的社会发展历程也证实了这一点。经济状况良好的时候,社会自然稳定。如果经济低迷,大批人失业,那这样能好起来也就怪了。

    ??这才是有作为的地方政府真正最关心的事儿。

    ??有足够的工作岗位,干活的人能拿到钱,大家踏踏实实过日子,那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。

    ??地方政府未必关心个体户也未必欢迎他们。社会大环境摆在这里,人人都对私营经济口诛笔伐。乌鲁木齐能容忍他们的存在,最根本的原因难道不是因为他们给地方带来了财富吗?

    ??正因为如此,她才从这个角度切入和城市管理者谈话呀。

    ??卢振军想不到这一点很正常。

    ??虽然单位给职工安排住房,本意就是为了稳定大家的生活,让他们心无旁骛地继续在单位干下去。

    ??在那都是公家单位,整个社会都默认只有捧着铁饭碗的人才需要这种稳定,或者说也只能给他们提供稳定。管理者只关心既得利益者的利益,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既得利益者的一部分。

    ??谁又会真正关心城市里没有铁饭碗的人到底要怎样才能安居乐业呢?城市管理者现在还不具备这个能力,非公从来都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,他们是计划外的存在。

    ??他们想要获得高品质的生活,只能由市场来满足。

    ??而只有真正当过小商贩的人才会真正明白他们的需要。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